换一个写法看看,我觉得我以前写比起感受性更多强调前因后果的理性分析(?)对艺术的态度似乎不太对hhh不过我确实是比起艺术博物馆,看军械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兴致更高。
有点像那个故事吧www将军和妻子说,上海这条街的这个咖啡馆很好,妻子惊讶地不得了,以为他醍醐灌顶开始理解生活的情趣了,于是顺口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拿下这个咖啡馆就可以压制一整条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电影)
一部讲述战争的电影,但在最开始战争的存在更像是一个墙面上的剪影,存在于失去亲族的人们温存的回忆里,而现实是灰色的,即使在姑娘们纵情歌舞的时刻,镜头里的画面活泼优美,却依旧是苍白到失真。她们正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本应该充满糖果,青柠檬汽水,诗歌与爱情的岁月,却被战场的硝烟掩埋。
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女兵其实是新兵……我还以为会像是《The unwomenly face of war》书里那样是更身经百战的幸存者。
虽然隐喻在更早的时刻就已经显现,她们的笑容不是战场上下来的人特有的,充满倦怠的笑容,而是年轻的,朝气的,还没有被现实击溃伤毁的笑容。所以如果细致地思索一定会意识到这群姑娘并没有真正在前线经历过火炮炸裂后如同白昼的夜晚,没有看到四散的断肢与内脏,也没有看到壕沟里老鼠啃食尸体。于是她们不谈论战争与死亡,而是谈论爱情,希望,未来,这些闪着光芒的词语。
比较喜欢电影对于色彩的处理,只有在回忆与未来的时间点,一切才是有颜色的,而战争期间的其他画面都是灰白的,意义自然是无需言说的了。
如果要剥开故事,一瞥内核的话,这样的故事与其他千千万万个战争故事并无区别,在那样的年代,苦难就是充满普适性的(或者说在任何一个时代苦难都是普适性的),即使对个体而言可以被无限放大,但对整体而言也许不过是无数刺痛的其中之一。而双方都似乎有着充足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所行的正义,不论是夸大的,扭曲的,还是更个人化的,无奈的。
最喜欢的当然还是姑娘们一起跳舞的场景,欢乐的氛围像是一面墙,把屋外的风霜雪雨都阻断了,不由地让人感慨真美呀,即使只是露水昙花般短暂的一瞥,最后总会经由时间或者战争覆灭。
至于他们的领头人,或者说上司,瓦斯科夫准尉,他真的很像是一个老父亲(笑),最开始被姑娘们嫌弃,后来逐渐被接受,双方彼此都做出了妥协和让步。
不过最开始看的时候就已经有些预感,既然是战争片(不是美国人拍的战争片),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很糟糕的,我有预感她们可能都会死去,像是一朵朵被折断的玫瑰。这样的比喻可能并不恰当,因为这与现实本身格格不入,人总是不幸地拥有杂质或者劣根性,谁都无法避免。但把美好的事物毁灭本就是悲剧的核心,所以,我姑且认为是美好的,或者可以用美好以代称的。
以及一些题外话,我很喜欢索尼娅念诗歌的部分,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纪念她曾经被战争打断了的爱情(青涩的校园爱情真可爱啊……),另一部分则像是一种哀悼,对于曾经生为人的怀念。毕竟一旦开战,敌人就是敌人,憎恨不需要理由,杀人也不需要理由,所有一切文明里的不合理在战争中都会是合理的,不这么做就无法保证自己能活下去。
引两首诗:
死者的梦只能是战火硝烟
马儿踏着青青芳草伴着血和尘土
奔向远方
诞生在这个年代的人们
再也不记得过去的路
我们是俄罗斯严酷岁月的孩子
无力忘怀那一切往事
当尘埃掩天的年代
你丧失理智,还是带来希望的讯息
战争的岁月,自由的岁月
在人们的脸上留下血红的印痕
《西伯利亚理发师》(俄罗斯电影)
最近想看一点俄罗斯电影,不过这部的感觉……不是那么俄罗斯,或者说和印象里的有差距。强调了叙事和真实感,不夸张地说黎明静悄悄的拍摄镜头感对我而言更,俄式。
当然,鉴于这个人的俄罗斯文学也没有看那么多所以一定是有偏见的,我只能记得看高尔基,契诃夫,格罗斯曼还有纳博科夫这些人留下的印象:漫无边际的雪原,孤独的白桦树,一切都像是被刻意模糊的意象,冗长又压抑,融合了原始人性与苦难。
是说,偏见,因为好像没读过什么俄式爱情故事小说。
故事是老牌欧洲爱情故事,诶,多么美好的爱情,多么盲目的爱情,以至于除了爱以外的一切都已然看不见。不过观影的时候我想到的其实很残忍……那些年少时期冲动又真挚的情感,那些年轻的心,以为勇气可以跨越一切困难的自信,那些视之为无价珍宝的,恐怕等日后回头,往事便如同轻烟薄雾般地飘散,露出现实血淋淋的面容,没有什么沧海桑田,而昔日情感是日出时小美人鱼融化后的泡沫。当然啦,莽撞是年轻人的特权,不了解世界的时候总是傲慢地觉得连星星都能够摘下,似乎美好的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的属于自己。
年轻的军校学生们恶作剧的玩耍也很可爱,前半段确实笑了很多次,再一次的,年轻人的特权。这种美好是不容揣摩的,在当下的瞬间是确切又真实,令人动容。但是知晓历史的观众当然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试图建立君主立宪的沙皇遇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而来的漫长内战,这些家境富裕的军人就算能活到14年恐怕也不会等到美好的未来(原因大家都知道的不需要说www)
虽然很想说男主的冲动几乎算是毁掉了自己的一生,不过因为后来发生了一战,搞不好因祸得福。不过这个不是重点。
可惜,很难说我对男女主有什么好感,虽然也没有很讨厌,但确实很旁观者态度……就是会想他们好年轻,年轻到不知世事,年轻到自以为是(。)毕竟简略来看,女主来西伯利亚的目的就是钓鱼将军和合约,然而,因为一场意外收获了一个年轻军校生的爱情。但是在她剖开心迹的时候,我很难不去思考:如果她不放弃自己原本的目的,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一定会很残酷。很不幸的,确实朝着那样的方向发展了。何况将军对她的情感也不见得一定是虚假的,这样玩弄旁人的情感……让我感觉她最后的据理力争就很苍白,不过她大概就是对自己实际在做的事情会导致多糟糕的后果没有认知。你们的情感蒙蔽了理性,难道还觉得其他人的情感就会克制吗?
爱是真的,友谊是真的,经历了考验,但是到最后一刻分别,一切都破碎了。
结局给我了一点美利坚的风味感(but美国人拍就会直接拍《给朱丽叶的信》这样了,不剧透,但是剧情有类似的部分,结局全然不同,以及,让我意识到我大概不适合看爱情片?我经常感到自己理解不能……或者只是我不喜欢狗血的故事!就是,简单一点的两情相悦是不可以的吗?或者要狗血的话能不能让双方智商在线的那种狗血……),当然,孩子存在本身的存在倒是非常俄罗斯。应该说在我看来有点强行挽回半个happy end的意思,不过官方想要善良一点也无妨www
题外话,我第一次看到标题以为真的是讲西伯利亚的事情…………………………捂脸。
《The unwomenly face of war》(二战女兵采访录)
其实三四年前买来看过原版,不过因为没有时间所以看了一半就回学校了(我大学时期的作息都是一放假如果没有实习和其他义工就埋头看书,学期中一般只看厚厚的专业书籍,只有少数情况会看书……印象里学期中只有一次,读了夏目漱石的《心》)这次借看电影的契机读完了。
一本从普通人视角出发的采访,见证了那个时代不同人见到的不同的战火硝烟。其实稍微思考一会就会意识到这是很自然的,炊事员和狙击手看到的,护士与步兵看到的,肯定不是一样的。更别提美国人和苏联人看到的区别了,苏联那时候基本上穷得叮当响,军事精英又基本上给大清洗杀得精光。这点来说他们的抗战和我们比较类似,都是血肉长城,用人命抵抗前沿科学与技术,非常惨烈。
老实说个人读后感就……很多人类恶根性和预想一样,也有一些好事算是出乎意料。归类的话比较像是因为好奇去了解,开拓眼界的书。
总结的话——引用一下一对老兵夫妻里丈夫的话——应该是:“我讲的故事,具体军事术语比较多,而她的故事里,更多的是人情味。人情味往往更加引人入胜,比实际事情更加感人。”
摘抄一点。
*
你为什么不笑?你哭了……是啊,为什么要哭呢?(关于战争中最糟糕的事情是只有男士内裤穿而没有女式内裤)
*
在俘虏的行列中有个小男孩,他脸上的泪水都结冰了。
*
大家谈起了斯大林,谈到他在战前如何毁灭了最优秀的指挥干部和军事精英,谈到残酷的集体化和1937年的肃反,劳改营和流放,谈到如果没有1937年,可能就不会有1941年,我们就不会一直败退到莫斯科城下。但是,待战争结束后,人们把这些都忘掉了。胜利把一切阴暗面都遮盖了。
*
你们想要忘记战争吗?
每次胜利纪念日,我们总会看到一个年迈的母亲,脖颈上挂着一块跟她本人一样衰老的招牌,上面写着:“我找库尔涅夫 托马斯 弗拉基米罗维奇,他在1942年列宁格勒围困时失踪。”从面容可以猜出,她早已八十开外了,她还能寻找多少年?一定会寻找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小时,我们也是这样的。
*
我们懂的只是战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打仗。我想尽快摆脱战争的影响,麻利地用军大衣改成一件外套,连纽扣都换了。到市场上把帆布长靴卖掉,卖了一双高跟皮鞋。我第一次穿上连衣裙时,泪水忍不住哗哗流。
男人可以佩戴勋章,女人就不行。男人是胜利者,是英雄,是新郎官,他们上过战场是一份荣誉,但人们却用完全不同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些女兵。
*
我给他做了最后的包扎,硬是撑住不要哭出来。我希望快点结束,让我躲在某个角落里去大哭一场。他忽然对我说话了:“谢谢你,小护士……”并伸出手给我,手中有个小块金属似的东西。我猜想那可能是一枚刀枪交叉的徽章。“你为什么要给我?”我问他。“我妈说,这护身符会保佑我,但我已经不再需要了。也许你会比我幸运?”他这样说完就翻身面向墙壁了。
*
我浑身是血……一个老兵走过来,抱住我。我听见他对别人说:“到战争结束时,就算她还活着,也再不会是个正常人了,她现在已经完了。”
我觉得自己非常疲劳。心理也比同龄人大得多,简直是个老太太了。女友们都在跳舞、开心,而我却做不到。我已经用老人的目光来看待生活了,好像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老太太。不少年轻小伙子还来追求我,毛头小子们。可是他们看不到我的心灵,我的内心已经不一样了。
*
上级催促我们:“留下他们,你们自己快离开。”我们整理行装的时候,伤员们都在一旁望着,一双双眼睛注视着我们。他们的目光中包含了一切:有谦卑也有屈辱……他们哀求:“兄弟们!姐妹们!不要把我们丢给德国人。你们向我们开枪吧!”那样悲哀,那样绝望。
*
我还记得在雪地中鲜血的味道特别强烈,那些死人,他们躺在田野上,鸟群啄着他们的眼睛,吃着他们的手和脸。诶,无可奈何的生命。
*
那时我意识到,一切都是可以燃烧的……甚至血液也会燃烧起来。
*
德国人很喜欢花坛,他们留下了一座座荒废的花坛,但那里总是埋下了地雷。有时,人们在附近的地里用铁铲挖土豆,我们就在一旁排雷。
*
当看到德国人的生活环境良好,有干净的毛巾,白色的床单,卫生纸,还有咖啡杯以后,我们的士兵举起枪就朝着这些暖水瓶扫射过去,打得热咖啡溅满了战壕。